曾经,一则“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50%”的消息,引发了公众对饮水安全的担忧。针对舆论的质疑,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回应表示,根据2011年最新的抽样检测,我国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%,我国城镇供水总体安全,近年来水质不断提高。
近年来,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主要大城市自来水合格率都在90%以上。2011年,北京公共供水企业、乡镇集中供水企业、自建设施供水单位三种城市供水水质的综合合格率分别为100%、99.7%和97.7%。
但一些居民表示,生活中的亲身体会和数据显示存在一定差距。“凉一杯热水,剩下的底必须倒掉,那一层白色的水垢看不进眼,更喝不下肚。”来京定居22年的李秀娥说,家中还备有大桶,用于沉淀自来水,每隔两三个月,她就要购买除垢剂,除掉沾满电热水壶内壁的水垢。“如果长时间不清理,水壶的出水口都有可能被水垢堵住。”
上海市民陈志军烧开自来水后,都会泡茶或冲点饮料,“主要是为了遮住自来水的生涩口感,否则难以入口。”他还发现,有时清晨打开水龙头时水质发黄,于是他又购买了一套纯水装置。
同样,全国多个城市均有居民反映,自来水水质时有不佳,或有异味,或显浑浊。为此,越来越多的家庭增加了额外的饮水净化投入。但并非所有家庭都有能力使用价格不菲的净水装置。
“沉淀物并不代表水质不好。如北京的自来水多为地下水,属于碳酸盐型水,沉淀物是碳酸钙,对人体没危害,只是让人感官上难以接受。”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文君说。
北京市民任波说:“水质检测或许是个专业性问题,但标准必须科学、规范,数据必须真实、可靠。毕竟我们可以拒绝问题酸奶、果冻,可以抵制红心鸭蛋、问题胶囊,但却不能不喝水。”
从水源地到百姓家庭有多远?
记者采访了解到,自来水从水源地流入千家万户,要经过源水、净水、输水、用水4个环节。目前我国城镇供水总体安全,但4个环节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。
从源头来看,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、人口持续增长、城镇化率逐步提高,工业、生活和面源污染给饮用水源环境质量带来了极大威胁。
而在处理环节,我国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公共供水厂,绝大多数采用混凝、沉淀、过滤、消毒的传统工艺,这种工艺已沿用百年,有时对源水中的一些污染物不能完全去除。
有业内人士说,按照今年7月1日起将执行的最新饮用水标准,检验一个水样的106项指标需花费1.5万到2万元。添置设备的费用更高,如两种原虫的检验设备,需50万到80万元,而购置一份试剂盒,需要5000元。除北京等超大城市外,其他城市目前不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。
输水环节更令人担忧。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认为,大多数城镇输水系统陈旧,由净水厂流经管网到达水龙头时,水质合格率会下降约10%。